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春节前国内稻米将何去何从
  随着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临近,各粮食品种市场消费刺激性增强,稻米作为饲料、酒精原料需求也明显增加,稻米市场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春节前稻米市场价格走势何去何从,价格是涨是跌。笔者认为,只有对稻米市场和粮食供需形势变化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在多变的市场形势下,把握正确的市场脉搏。影响节前国内稻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稻米种植结构调整,市场基本面形势利好              根据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早稻面积、产量连续第七年减少,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但品质较好,优质稻所占比例继续提高,达到75%以上。中、晚稻遭遇高温干旱,面积大幅下降,产量大幅减少;但中后期天气较好,部分地区单产提高、品质好于往年。稻谷总产量降到历史低水平。预计2003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70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3%。2003年国内稻谷总产量估计在1.658亿吨,较上年再次减幅5%。其中,早稻产量为2000万吨,同比下降4.92%;中稻产量为10500万吨,同比下降3.67%;晚稻产量为3200万吨,同比下降9.19%。产量下降使市场可供数量出现调减,供需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市场基本面形势利好,而优质稻米比重增加,则对整体稻米市场起到拉升效应。   供需状况出现转变,市场价格上行受到促进              近年来,在产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市场需求数量却在稳步增加,库存水平不断调低。据有关部门测算,2003年我国大米产量预计1.215亿吨,较上年减少0.79%,而当年全国大米消费量预计为1.35亿吨,比2002年增加20万吨。在1.35亿吨大米消费量中,食用消费1.16亿吨,约占85.9%,饲料用粮660万吨,占4.9%;工业用粮164万吨,占1.2%。其中饲用稻米消费量增加最多,原因是玉米价格上涨,大量陈化稻处理,一些饲料企业用价格较低的早籼稻替代玉米做原料。2003年产不足需状况表现明显,为满足市场需求将不得不挖掘库存,库存水平进一步降低,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大米库存水平将下降至4839万吨,较上年大幅减少。库存总量下降,陈粮抛售已基本上不对市场构成冲击。春节前是余粮出售的又一高峰期,上市量将增加;但农民可供出售的余粮大幅减少,有余粮出售的农户惜售思想比较明显。供需状况的转变,对于市场价格走强起到促进作用。   稻米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新的需求增长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稻米市场需求数量的平稳增长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1、政策性需求量扩大。2、市场粮需求也呈明显增长的态势。3、节日消费旺盛。4、大米出口大幅增长,进口持平略增。在政策促进、节日刺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大米市场的需求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市场需求的稳步增加对于市场价格具有有效的促进效应。   政策和其他方面因素变化较大,以有利于价格上行为主           众所周知,政策因素一直以来就是粮油市场发展走势的主线,对于价格走势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而一些阶段性市场因素变化对于价格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于:1、购销市场化促使收购市场竞争加剧,主渠道对价格调控作用减弱。2、税费改革影响粮食部门的收购量。3、收购资金不足影响粮食收购量。4、收购企业不适应市场变化。5、运输趋紧、运价上涨、运费提高,相关产品涨价,使稻米价格成本增加、并对价格有抬高和放大作用。   国际大米供给趋紧,库存下降,价格看涨              据有关方面资料分析,预计2002/0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比上年度减少4.8%,消费量比上年度减少0.2%,贸易量比上年度增长2.6%。当年产不足需,期末库存减少21.9%,是自1987/88年来全球期末库存的最低水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26%,比上年度下降7.2个百分点。预计2003/0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比上年度增长2.9%,消费量比上年度增长0.6%,贸易量比上年度减少7.6%。当年产不足需,期末库存减少20.1%,是自1984/85年度以来全球期末库存的最低水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20.7%,比上年度下降5.3个百分点。预计后市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将有所上扬。   综合来看,由于国内稻米供给并不短缺,且还比较充足,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粳米供给比较充裕,春节前后稻米存量较多,还没有到青黄不接时期,稻米口粮消费平稳,加之目前价格已有25%左右的涨幅,再涨市场难承受,政策也会加以调控,另外明年生产极有可能较大幅度增产等,使得春节前稻米价格再大幅上涨的难度非常大,除非出现非常情况。如此,春节前以高位平稳、间有小涨小跌、涨略强于跌的基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