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惜售和抬价抢购新棉
记者从中国棉花协会了解到,进入9月中下旬,棉区开秤收购新棉的企业增多。预计10月中旬前后,各地将全面开秤收购。新棉开秤后的收购价格比上年度平均收购价格下跌20-30%,接近去年同期棉价暴涨前的水平。中国棉花协会提醒各主产区要警惕目前已经出现的棉农惜售和企业抬价抢购的苗头。
今年主产区棉花呈现丰收态势,中国棉花协会调查认为,当前新棉收购仍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棉农惜售。虽然不少棉农了解今年的市场形势已出现变化,但仍把去年的收购价格及走势当作参照,期待后期棉价上涨。二是一些地方出现抬价抢购的苗头,棉花市场存在不稳定风险。也有部分收购加工企业由于去年的挫折,不敢轻易入市收购而等待观望,收购处于僵持阶段。
中国棉花协会提醒棉农和涉棉企业,今年棉花增产已成定局,尽管增产部分不足以弥补国内缺口,但全球棉花资源充裕,棉价走低是正常的。目前棉花收购价格大体在550-600元/担,在此价位上,棉农能够保本有利,收购加工企业快购快销也有利可图,纺织企业可以接受,国内与国际棉花的价差也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过低地压价或过高地抬价,不利于产业各方利益,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希望棉农、棉商、棉纺企业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平稳开秤收购,严抓棉花质量;快购快销,加速资金周转;诚实守信,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
200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8475万亩,比上年增加812万亩,增幅10.6%。今年植棉面积是在去年增长22%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是1993年以来植棉面积最多的一年。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今年棉花质量好,品级高,成熟度好。新疆棉花增产幅度预测在10%以上,预计总产将达到170万吨。全国棉花总产将在600万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23%。2004年度中国棉纺织生产仍将增长,但增幅可能有所回落,产需缺口在140-170万吨,比2003年度缩小70-100万吨。现有库存加上适度进口,能够弥补缺口。
针对本年度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做好部署,强化了宏观调控手段,包括收购资金政策,进口及收储政策,目前看,如无特殊原因,本年度棉花市场将基本平稳运行。 (作者:孙鲁威)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