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掌握全会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我们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农业的发展经验来看,谋划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有“五个充分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农业的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把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充分认识农业的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统一性,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从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配置资源;三要充分认识农业增产、增收、增强竞争力三者的一致性,以增收为核心,抓好增产,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四要充分认识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走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五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正确把握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农业的论述和部署,努力提高我们认识农业发展规律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规律的实践能力。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又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既要不断挖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内部发展潜力,又要跳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圈子,以抓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不断拓宽农业外部的发展渠道;既要把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地位,狠抓农民增收,又要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视角来谋划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把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和农村人口素质提高统筹考虑。
当前,正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必须切实把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置于农业发展规律之内来思考。既要解决好农民增收和粮食供给两大问题,又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避免农业和农村的停滞、萎缩乃至凋敝的途径。我国现代化建设,决不能走牺牲农业、剥夺农民的歧途,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把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在提高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上。
全面把握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拓视野,打开思路,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多角度拓思路,多方面想办法,多门路谋发展,多渠道求支持,进一步提高促进农民增收、指导粮食增产的实际工作能力。
正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就要求农业系统各级领导要不断学习,深入实践,勇于探索,锐意改革,以创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