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原地区肉羊生产原因浅析
江苏省丰县畜牧水产局 赵本领 史经化 史先卫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原地区为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草地资源有限。因此,历史上以饲养便于舍饲的猪和鸡为主,而肉羊生产则处于“副业”地位。此外,制约该区域肉羊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肉羊良种率低。该区域无专门化的肉羊地方品种。现有地方品种羊的繁殖性能虽然较高,但生长发育较慢,肉用性能较差;引入的优良品种虽然生长速度较快,但良种覆盖率低。
2. 饲养方式落后。主要以粗放的放牧为主,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经常与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由于该区域草场或草地资源有限,草山草坡资源分散,不宜采用规模化放牧的饲养方式,农户养羊主要以分散的饲养方式为主,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3. 生产技术含量低。主要表现在育种、繁殖、饲养和疾病防制等环节所用技术相对滞后,肉羊生长速度较慢,育肥期过长,屠宰年龄偏大,繁殖力和出栏率以及胴体重较低。
4. 屠宰加工技术落后,市场流通不发达。在屠宰和加工方面,小规模屠宰、白条肉加工占很大比例。由于规模小,基础设施投入少,羊肉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没有保障,加上羊肉质量的分级体系与标准尚未建立,加工产品种类少等原因,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二、解决的关键环节
1. 加强优良肉羊品种的纯种繁育和杂交利用,培育适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专门化肉羊新品种或配套系。
2. 大力推广应用肉羊全混料舍饲技术,走农牧结合或林牧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农(林)副产品资源优势生产优质羊肉。
3. 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种草养羊,促进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4. 完善和优化肉羊产业化生产服务体系,从产前的饲草、饲料均衡供应,产中的肉羊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疾病控制,至产后的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等提供整套的技术和信息服务。
5. 建立肉羊规模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制订肉羊生产技术规范,推广应用现代肉羊规模化生产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来源:本站 (2005-01-27)